400 110 1177
部分案例 最新动态 时事热点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政策法规 视频资讯 老将出马
站内搜索
当前位置:服务中心 > 信息资讯 >老有所为 >退休不退志 余热仍“火热”

退休不退志 余热仍“火热”

来源:广西民族报    类别:老有所为    浏览量:...    更新日期:2024-06-14
导读:为了保护传承侗族传统文化,77岁的林茂盛走村串寨,只为记录和传播侗族传统文化,从退休至今,这一做便是23年。
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白毛村,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村庄上空,皎洁的月光下村庄显得宁静悠闲。侗族歌师张奶丽家里时不时传出优美动听的侗族琵琶歌声;在屋内,厅堂略暗的灯光下,77岁的林茂盛戴着老花眼镜,坐在一张小矮凳上,一边听歌师弹唱琵琶歌,一边认真记录……为了保护传承侗族传统文化,林茂盛走村串寨,只为记录和传播侗族传统文化,从退休至今,这一做便是23年。

1947年,林茂盛出生于三江洋溪乡良培村培吉屯的一个侗族家庭。林茂盛祖辈父辈都是侗歌歌师,他从小耳濡目染,对侗族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。长大后,他虽然没有从事与侗族传统文化有关的工作,但他心里那把火仍在燃烧着。2001年,他依照相关政策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,从此一心扑在侗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上。

保护和传承侗戏屡创佳绩

侗戏是一种以演唱为主,辅以说白的侗族传统舞台表演艺术,于 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林茂盛活跃在侗戏舞台上,他表演侗戏时声情并茂,歌舞结合,很能引起侗族观众的共鸣。他编唱侗戏,吹、拉、弹、唱、编、导融会贯通,同时对侗戏人才进行传帮带,在保护、传承、创新侗戏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,2016年被认定为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戏代表性传承人。

林茂盛根据新人新事新观念、时代发展、社会进步等主题创编侗戏,贴近生活,深受侗族群众喜爱,他创编的侗戏传达向上向善的正能量,展现了侗戏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,在业内频频斩获奖项。林茂盛创作的侗戏剧本《酒吧里的烟雾》参加三江2016年侗戏会演荣获创作一等奖;2018年选送的节目《勤政廉洁的村支书》在2019年三江“民族传承 清风廉韵”主题廉政文化暨第五届侗戏大赛中荣获创作二等奖;2019年,在参加侗戏编剧创作人才培养期间创作的剧本《精准扶贫不忘反腐》被纳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(编剧、编导、作曲类)成果运用作品,由国家艺术基金组织开展成果管理和推介工作。

搜集整理侗歌成果丰硕

侗歌是侗族一门古老的歌唱艺术,被世界音乐界认为是中国的多部和声艺术、复调音乐。由于以前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,优秀的民族文化、生活习俗、社交礼仪等都是靠悠悠侗歌代代相传。“‘汉人有字传书本,侗族无字传歌声’,在祖祖辈辈的传唱中,侗歌成为了侗族群众传授知识、交流感情的纽带,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流行音乐,很少有人唱侗歌了。”林茂盛为此感到痛惜。为了保护、传承侗歌,林茂盛潜心搜集民间传唱的传统侗歌,用“汉字记侗音”的方式将民间传唱的侗歌记录成文字,并整理翻译成汉文。为了搜集侗歌,林茂盛翻山越岭,深入村寨拜访侗族歌师,录音、整理侗歌,常常是清晨出门,半夜才回到家。而每次采集回来,他生怕忘记歌词,都会一头扎进书房听录音进行记录整理。截至目前,他搜集整理的侗歌达10多万行。

在侗歌搜集整理过程中,林茂盛发现,民国《三江县志》中唯一记载在册的侗族歌师亚娃(原名杨植敏,生于清朝嘉庆年间)创编的侗歌在黔桂侗族地区深受群众喜爱,传唱不衰,于是他深入研究并进行归类总结。“现今传唱的亚娃侗歌约有2万行,种类有琵琶歌、耶歌、河歌等,内容主要有叙述人类及万物起源、祖先历史,劝告人们勤劳立业、孝敬父母、团结睦邻、婚姻自主等。亚娃侗歌特别之处在于亚娃将《增广贤文》《三字经》等汉文传统经典书籍内容结合起来创编侗歌。” 林茂盛表示,“亚娃侗歌在创编内容、创编手法、韵律、表述方式上,融合汉、苗等民族文化,立意深远,内容丰富,亚娃让侗歌文化更上一层楼,是民族文化相交相融的例证。”

广西少数民族古籍研究保护中心研究认为,林茂盛搜集整理的亚娃侗歌是各民族文化交融和文明互鉴的结晶,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,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佐证,因此决定于今年年初积极推动亚娃侗歌搜集整理译注出版工作。目前,林茂盛与退休教师杨昌明一起整理翻译,前期部分整理翻译好的书稿已交到出版单位,林茂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
此外,林茂盛还积极创作侗歌,目前他创作的侗歌达 2万多行。

创办歌队促进乡村文艺蓬勃发展

林茂盛还是一位深受侗族群众喜爱的琵琶歌师。他的歌声婉转悠扬,他弹唱的琵琶歌《劝世歌》被制成光盘广泛流传。2015年,他作为侗族琵琶歌师受到广西广播电视台邀请,参加了“一声所爱·大地飞歌”节目表演。为了让侗族文化得到广泛传播,2008年,他成立了侗族民间大歌队,目前歌队成员有60多人。侗族民间大歌队涵盖了琵琶歌队、耶歌队、侗戏表演队等,队员在业余时间凑在一起训练、演出,不仅活跃在三江的乡村舞台,还受邀参加自治区、市各级举办的活动进行表演,进一步传承、弘扬侗族文化。在他的影响与带动下,如今三江几乎村村都成立琵琶歌队,侗族群众亲手打造自己的文娱生活舞台,乡村文艺蓬勃发展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动能。而大街小巷随处响起的侗族琵琶声,催生了侗族琵琶制作、销售等产业,更多群众走上乡村产业致富路。

培养侗族传统文化人才不遗余力

为了培养侗歌、侗戏人才,林茂盛倾囊相授,毫无保留。

2018 年7月,林茂盛受三江非遗保护与发展中心聘请,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“侗戏编剧人才培养培训班”授课。七天的课程中他准备了充足的课件,课堂上,他将传统侗戏与新编侗戏有机结合进行授课,趣味盎然,课堂气氛十分活跃,培训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。林茂盛不仅会去各类侗族文化培训班授课,空余时间还会给到家里请教的爱好者传授相关知识,下乡采风时,也主动承担培养侗族文化后备人才的责任。有一次,林茂盛到良口乡良帽村歌师贺秋德家里搜集侗歌,几位村民知道后围拢过来,后面聚集过来的人越来越多,渐渐地来了20多人,他被村民求知若渴的精神所感动,连说带唱毫无保留地传授侗歌侗戏创编技巧,直到接近凌晨才离开寨子。“只要他们想学,我都愿意教。”林茂盛说。

如今,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仍然背着挎包,三天两头地走村串寨,用他的热爱和执着继续推动着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。
分享到:
更多 ->
 
 
3.145.100.243